n131374

标签: 中印

中美紧张,中日紧张,中英紧张,中加紧张,中印紧张,中韩紧张,中欧紧张…怎么感觉

中美紧张,中日紧张,中英紧张,中加紧张,中印紧张,中韩紧张,中欧紧张…怎么感觉

中美紧张,中日紧张,中英紧张,中加紧张,中印紧张,中韩紧张,中欧紧张…怎么感觉每天都在过得很紧张?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这点心思没啥好说的。再看看一直顶着压力的俄罗斯,就算跟全世界都闹别扭,还不是照样把日子...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毛主席正在听中印战争的战报,谁料,突然听到印度派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毛主席正在听中印战争的战报,谁料,突然听到印度派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毛主席正在听中印战争的战报,谁料,突然听到印度派出“杰特联队”,随即,毛主席大喊一声:“百年国耻”,第二天下令杰克连队必须全歼!杰特联队,不是什么新名字,它的前身早在十九世纪就出现在...
俄罗斯提醒: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将被多国“联盟”围攻,调用全部资源才能获胜,所以真

俄罗斯提醒: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将被多国“联盟”围攻,调用全部资源才能获胜,所以真

俄罗斯提醒: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将被多国“联盟”围攻,调用全部资源才能获胜,所以真正令人担心的并非战争本身,而是这个更可怕的事……[横脸笑]最近网上流传一个说法:台海如果出事,中国会被美国拉着一群盟友围攻。这话听起来挺吓人,但仔细想想,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先说军事层面,美军确实在西太平洋搞了不少动作,去年的环太军演拉了29个国家,今年7月又出动300架战机演练什么“敏捷部署”。但问题是,演习归演习,真打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日本虽然嘴上说得凶,但国内反战情绪很强,真让自卫队跟解放军硬碰硬,安倍都做不到,何况现在的岸田。菲律宾倒是跳得欢,可人家海军总共就几艘破船,除了在仁爱礁搞些小动作,还能干啥?至于印度,边境问题确实存在,但莫迪也不傻。中印贸易额去年突破1000亿美元,真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况且印度还指望着从俄罗斯进口便宜石油赚差价呢。经济制裁听起来更可怕,俄乌冲突后,西方确实展示了金融武器的威力,把俄罗斯踢出SWIFT,冻结外汇储备。但中国和俄罗斯不一样,体量摆在那里。中国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汽车、澳洲铁矿石、智利铜矿,哪个离得开中国市场?真要经济脱钩,受伤的绝不只是中国一家。去年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时就明确表态,不支持对华“脱钩断链”。更何况,中国这些年也没闲着,人民币结算范围越来越广,CIPS系统覆盖185个国家,去年处理金额175万亿元。稀土管制更是一张王牌,去年限制锑出口后,国际价格直接飙升,美国军工企业叫苦不迭。舆论战确实是个挑战,西方媒体话语权强大,一旦冲突爆发,“中国威胁论”肯定满天飞。但现在情况也在变化,TikTok在海外年轻人中影响力巨大,中国文化输出越来越有效果。关键还是要看清现实,美国虽然嘴上喊得凶,但阿富汗撤军的狼狈样子大家都看在眼里。拜登政府忙着应付国内通胀和党派斗争,哪有心思真的跟中国开战?更别说核威慑的存在,任何理智的政治家都明白,大国之间的全面冲突意味着什么。这不是玩游戏,没有“重新开始”的按钮。从历史经验看,外部压力往往催生内部变革,当年“两弹一星”就是在技术封锁中搞出来的,现在新能源汽车、5G技术同样在逆境中突破。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14亿人的内需市场,这是最大的底气。当然,挑战肯定存在,芯片、能源、粮食安全都需要未雨绸缪。但比起担心被围攻,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升级转型,民生持续改善,这些才是硬道理。说到底,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零和博弈了,全球化时代,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美国想搞“小院高墙”,结果发现墙越修越高,院子越来越小。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而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认同。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必过度悲观。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就够了。毕竟,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恐吓别人,而是让别人主动想跟你合作。你觉得在当前这种国际环境下,普通人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地缘政治变化?是选择相信“威胁论”还是保持理性判断?如果真的出现贸易摩擦加剧,你会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规划?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万万没想到,全球局势中最乱的竟是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院长曾直言:中国周边环境

万万没想到,全球局势中最乱的竟是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院长曾直言:中国周边环境

万万没想到,全球局势中最乱的竟是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院长曾直言:中国周边环境最恶劣,是弱势王朝的产物,20个邻国各个都比猴精..今天东边冒个岛礁争端,明天西边来场边境对峙,连南边的澳大利亚都敢跟着美国搞核潜艇,这哪儿是“和平崛起”,分明是在群狼环伺里玩生存游戏。要论中国周边为啥这么乱,得从清朝的“败家操作”说起。当年老佛爷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直接把中国变成了列强案板上的肥肉。从《南京条约》割香港,到《瑷珲条约》丢外东北,再到《马关条约》赔台湾,清朝用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后世挖了无数个坑。这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争端。中印边境争议地区约12万平方公里,正是殖民时期英国留下的烂摊子。然而历史遗留只是问题的起点。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让本就复杂的周边局势火上浇油。美国通过拉拢盟友,在中国周边编织起一张围堵大网。日本2016年实施的新安保法,解禁了集体自卫权。这意味着,即便日本未遭受直接攻击,但只要其感到“存亡受到威胁”,便可对他国动用武力。日本自卫队的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周边,可随时全球部署。韩国的萨德问题同样棘手。韩国国防部为了尽快部署萨德系统,不惜伪造用地数据。他们把一期供地面积搞得稍小于33万平方米,只为规避大规模环评。这种偷偷摸摸的操作,严重损害了中韩关系。澳大利亚更是跟着美国跑,搞起核潜艇计划,把南半球也搅进了亚太的军备竞赛。周边国家的心态也很复杂。他们大多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越南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有争端,却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发送旅客已突破5000万人次,给老挝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双重依赖,让这些国家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也让地区局势更难预测。中国一直在努力通过经济合作化解周边矛盾。中国已然同周边25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共建合作协议。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不断充实,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马来西亚关丹港与中国广西北部湾港新航线开通。这些合作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中国赢得了一些朋友。但经济合作难以完全消除安全疑虑。2020年6月,中印边防部队在西段边境实控线区域发生流血冲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2024年,中印贸易额达1384.78亿美元,中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但边境对峙宛如阴霾,始终给两国关系笼罩上一层阴影。这种经济热、政治冷的局面,凸显了周边外交的艰难。中国周边环境的复杂性,还体现在问题的多样性上。东边有钓鱼岛争端,西边有中印边境对峙,南边有南海问题,北边俄罗斯虽当前关系较好,但历史上也曾有过摩擦。每个方向的问题都有其特殊性,解决办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注定不会平坦。既要应对美国的战略围堵,又要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需要极高的外交智慧和战略定力。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共同安全”“合作安全”,为解决周边争端提供了新思路。中印若能在边境生态共治、灾难响应等领域开展合作,或许能为缓解边境紧张找到突破口。但这需要周边国家也拿出诚意,摒弃零和思维。
教练的激情会感染着球队,教练的认可,会鼓舞着队员的斗志。中印之战,郭士强完美的

教练的激情会感染着球队,教练的认可,会鼓舞着队员的斗志。中印之战,郭士强完美的

中印之战,郭士强完美的诠释了一名出色教练的标准。此次亚洲杯在缺兵少将,球队低迷的情况下,郭士强硬生生的让这支年轻的中国男篮打出了激情,让人看了热血沸腾。郭士强是真的强,不管这支中国男篮最后能走到哪里,成绩如何,...
印度早就把各个大国得罪了,挨了特朗普的重拳后,根本没人帮他说话,今天的局面都是莫

印度早就把各个大国得罪了,挨了特朗普的重拳后,根本没人帮他说话,今天的局面都是莫

印度早就把各个大国得罪了,挨了特朗普的重拳后,根本没人帮他说话,今天的局面都是莫迪政府自找的?最近的印度可谓是难上加难,美国一记25%的关税重拳砸下来,莫迪政府直接被干懵了,特朗普可没给印度留半点情面,直接点名批评印度“一边买俄罗斯石油赚差价,一边还想跟美国称兄道弟”,这操作属实有点贪心。更讽刺的是,印度被美国收拾的时候,平时那些“战略伙伴”竟然没一个站出来帮腔,连象征性的外交支持都没有,莫迪这些年在大国之间反复横跳,既想抱美国大腿,又舍不得俄罗斯的廉价石油。还时不时在中印边境搞点小动作,结果现在呢,美国翻脸,俄罗斯看戏,中国冷眼旁观,今天的局面,是不是莫迪政府自己玩脱了?7月底,特朗普突然宣布,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理由是印度“不听话”,还在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一刀下去,印度经济至少得掉层皮。更让印度憋屈的是,特朗普还顺带“奖励”了巴基斯坦,把对巴关税从29%降到19%,甚至放话说“以后印度可能得从巴基斯坦买石油。这波操作,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更强,印度外交部长跳出来反驳,说美国“双标”,但问题是,国际政治从来不讲道理,只讲实力。印度这些年在大国博弈里左右逢源,以为能靠“战略自主”吃遍天下,结果现实狠狠打了脸,美国不吃这套,俄罗斯也未必真把印度当铁杆盟友。莫迪政府的外交策略一直很迷,一边跟着美国搞“印太战略”,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另一边又死活不肯和俄罗斯切割,甚至顶着美国制裁也要买S-400防空导弹。这种骑墙战术,短期看是精明,长期看就是给自己挖坑,美国可以容忍印度偶尔不听话,但绝不允许它一边拿美国的好处,一边给俄罗斯送钱,特朗普这次下狠手,摆明了就是要杀鸡儆猴,连印度这种“准盟友”都敢收拾,其他国家更得掂量掂量。更尴尬的是,印度挨揍的时候,连个帮忙说话的都没有,俄罗斯虽然嘴上支持,但实际行动也就是派个代表团去印度谈谈军火生意,根本没打算替印度硬刚美国。中国就更不用说了,中印关系本来就微妙,莫迪政府这几年在边境问题上反复挑衅,现在被美国收拾,中国自然乐得看戏,至于欧盟、日本这些“民主伙伴”,更是装聋作哑,毕竟谁也不想为了印度得罪特朗普。莫迪现在唯一的退路,可能就是赶紧找中国和俄罗斯“救场”,8月底他要访问中国参加上合峰会,据说还想谈稀土进口和直航恢复。但问题是,印度这些年对华政策反复无常,一边想合作,一边又搞小动作,中国凭啥当这个“接盘侠”?俄罗斯倒是愿意卖军火,可印度真要指望普京帮忙对抗美国,那也太天真了。这一轮交锋,印度输得很彻底,在大国博弈里左右逢源的好日子到头了,长远来看,印度的战略困境会更明显,美国不会轻易放过它,俄罗斯也未必靠得住,中国更不会无条件帮忙。莫迪政府如果还抱着“谁都不得罪”的幻想,只会越陷越深,说到底,国际政治不是过家家,没有白捡的便宜。印度想当“棋手”,就得有真本事,否则只会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今天的局面,确实是莫迪政府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怨不得别人。信息来源:特朗普威胁印度:8月1日起加税!25%!2025-07-3111:26·看看新闻美国宣布对印度征收25%关税,分析人士:特朗普把印度当成了“反面教材”2025-08-0214:33·观察者网
专门去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没想到中印男篮比赛现场仅有39名球迷

专门去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没想到中印男篮比赛现场仅有39名球迷

专门去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没想到中印男篮比赛现场仅有39名球迷入场!下午看中国男篮与印度男篮比赛的时候就感觉现场观众人数不多,专门去查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场比赛只有39名球迷入场。由于现场观众人数实在太少,赛事官方图集甚至没有一张露出观众席的照片。如果亚洲杯放在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举办,相信每场比赛都会有很多球迷到现场观看。大家觉得现场观众人数少是什么原因呢?
特朗普的关税战似乎有点乱了,本以为和小日子、欧盟演个双簧,让中印巴就范,没想到中

特朗普的关税战似乎有点乱了,本以为和小日子、欧盟演个双簧,让中印巴就范,没想到中

特朗普的关税战似乎有点乱了,本以为和小日子、欧盟演个双簧,让中印巴就范,没想到中方硬刚,让特朗普一脚踢到钢板上,恼羞成怒之下,对印巴下手,巴西关税50%,巴西选择硬刚,中方雪中送炭,全盘接下巴西咖啡豆等农产品,印度关税25%+25%,马上传出莫迪要来华访问,这下好了,如果中印巴三个人口大国抱团硬刚美国,几乎可以肯定,特朗普的关税战宣告失败,小日子、欧盟、可能马上反水,承诺的投资可能本来就是假的,制造业回流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好戏在后头,一切皆有可能。国运来了挡不住啊,天佑中华!
就在刚刚,印度正式宣布了8月6日,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莫迪

就在刚刚,印度正式宣布了8月6日,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莫迪

就在刚刚,印度正式宣布了8月6日,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莫迪终于想明白了!西方国家的话不可信,今天还好好的,明天有可能就翻脸了,25%的关税说来就来。这时候莫迪想到了中国,还是得搞好邻里关系啊。至少关键时刻,增加中印两国之间的经贸,能减少美国关税给印度经济带来的影响。从莫迪的选择来看,背后透露出印度对全球形势的深刻理解。在全球经济局势日益复杂、各国利益日趋交织的今天,单纯依赖某一方的支持已经不再是明智之选。尤其是美国近几年来在国际政治经济上的高压政策,已经让不少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战略。美国的强硬态度,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明显的风险,莫迪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在面对美国关税威胁时,印度要么选择默默忍受,要么就需要找到一个更为稳妥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合作伙伴,而中国无疑是一个最具潜力的选择。然而,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历史的积怨和现实的竞争总是让两国之间保持着一丝紧张。特别是在边界问题上,双方的矛盾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即便如此,莫迪还是选择在此时推动双边关系的升温,显然他做出了一个务实的选择。毕竟,经济利益和民生压力远比地缘政治的冲突来得紧迫和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莫迪想必也在权衡中印关系的长远利益,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减少美国对印度的经济打压。我们可以看到,莫迪的转向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出于“亲中”情结,更重要的是现实利益的驱动。面对日益高企的关税壁垒以及美国的经济制裁,印度需要新的外交依靠。而中国无疑是最具潜力的合作伙伴。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互补性较强,尤其是在贸易、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然而,这种局势也暴露出当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全球化的深度连接并未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变得更加稳定,反而增加了不确定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本应能够推动共同繁荣,但现实却是,经济制裁和关税壁垒成了随时可能改变局势的“定时炸弹”。这种情况下,国家间需要更为灵活和多元化的外交策略。在此背景下,中印两国的合作也并非没有风险。双方的经贸合作虽然为印度带来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但也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地缘政治压力。两国之间是否能保持长期的经济合作,仍然取决于双方能否在解决历史争议、稳定边界关系等问题上达成共识。若中印在这些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即使经济上合作越来越紧密,政治上的裂痕也可能会带来不小的挑战。中国在此时选择与印度展开更为密切的合作,表明中国的外交政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平衡对抗”,而是更倾向于在变化多端的国际局势中寻找到有利的战略机会。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性的经济合作,更是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国的外交策略都离不开复杂的多边博弈。不过,莫迪的这一举动也值得我们反思。为何在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局势中,很多国家要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依然习惯于单边行动,或是选择与少数大国结盟,忽视了如何通过多方合作来化解矛盾。多边合作不仅能够分摊风险,还能加强国家间的互信,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可能性。今天的世界并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各国都应当加强相互理解,推动更具包容性的合作模式。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莫迪印度总理莫迪印度防长访华莫迪简历莫迪拉飞机印度对华下战书莫迪外交
#莫廸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莫迪时隔七年后访华,这对中印关系来说,

#莫廸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莫迪时隔七年后访华,这对中印关系来说,

#莫廸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莫迪时隔七年后访华,这对中印关系来说,无疑是一个“转折点”。尤其是在特朗普对印一再加征高额关税,针对印度进口俄油继续极限施压的新的情势下,莫迪总理能够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这更是明智之举。正如外界所言,这将是印度重新调整对华关系或将形成制衡美国的重要因素。